公告:
None
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立足思想“伐谋” 助推广西发展——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座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

立足思想“伐谋” 助推广西发展——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座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时间:2017-05-18 15:43:23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智库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功能,5月10日,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召开座谈会,部分专家学者就党的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民生建设、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建言献策,为助推广西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现摘发部分专家观点。


智库联盟理事长、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 苏满勇

努力培育和形成思想“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极大振奋了广西人民的精神,成为推动广西跨越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也给新近成立的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极大鼓舞。智库联盟涵盖党政部门、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等六大类智库共115家智库单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富民兴桂中,广西智库应立足思想“伐谋”,努力培育和形成促进发展的思想“市场”,为促进广西发展发力、发声。

       一是在推进富民兴桂、跨越发展中“出新思想”。充分发挥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整合、桥梁纽带的特有优势,在产生新思想、影响决策、引导舆论、教育公众、储存和输送人才、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开放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二是在促进科学谋划决策中“出高招”。要按照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等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加强理论性、超前性、战略性、全局性等基础性研究和时效性、针对性、可行性、预见性等应用性对策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高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涵养干事创业新生态,提升发展状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三是在增强广西发展软实力中“出影响力”。在公众教育、舆论引导、周边外交和国际交流中,增强广西话语权,提升广西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四是在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中“出人才”。大力推进智库人才建设,建立六大类智库人才小高地,引进和聚集50名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智库专家,培养和造就100名区内具有影响力的智库专家,培养和扶持100名左右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学科型带头人,为广西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广西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 刘家凯

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西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讲话要求,需要我们发挥好智库联盟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攻关,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一是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工作。目前,“一带一路”覆盖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30%,对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已达500多亿美元,新签承包工程合同资金达2790亿美元。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增长为5.2%,明显高于世界平均3.2%的水平。“一带一路”正在释放众多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带给我们的“红利”。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深刻认识其长远性、战略性和复杂性,做好战略措施研究储备。二是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国家多、领域广、问题复杂、研究任务繁重,广西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了解他们的人文和政策特色,把国内外研究与广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寻找合作的切入点、契合点。当前,广西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单位和课题比较多,但比较分散和单薄,呈现碎片化、浅层次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下一步,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要发挥“联”的作用,把各种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工作。三是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方法。“一带一路”建设涉及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新任务,在研究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提高认识,要做到六个结合,即国外研究与国内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长期研究与短期研究相结合,政府部门研究与学术界研究相结合,实地调研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现状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四是充分运用“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成果。要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制定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谋划一系列的项目、下达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真正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一带一路”建设实际工作中去,提高研究成果运用的时效和价值。


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 廖长友

做好广西人文优势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这为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找准了着力点,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做好广西人文优势这篇文章。

       一是进一步加大汉语推广和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力度。在过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东盟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东盟留学生到广西学习,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开放平台的提升提供语言沟通的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东盟的“人脉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凝聚一批“知华、向华、亲华”的东盟人脉资源。通过培训、考察等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邀请东盟各国如交通、经贸等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高级干部到中国学习考察,提升他们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愿望和意识,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和落实者。另一方面,加大对东盟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抱负,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渴望与中国合作发展的人才,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坚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三是进一步发挥民间交流的促进作用。国际合作需要广泛的民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培育一批具备“走出去”能力的社会组织,通过文化交流、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国际民间交流合作形式,发挥社会组织在“民心相通”工程中的独特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一带一路”建设立体格局。四是进一步打牢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能合作基础。要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南宁渠道”作用,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进产能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吸引和集聚一批有能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落户广西,为大力开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谢林城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行制度创新,“放管服”协同推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好各类项目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招商引资,激活民间投资,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要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延长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要出台配套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金融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创新生产营销模式,加大研发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使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抢占行业制高点,做行业“隐型冠军”。二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充分发挥我区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地理优势,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力争国家更多支持,做好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文章。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让人、财、物、科技等生产要素资源向县域基层流动,促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广西日报社社务委员、政法部主任 陈仕平

扎实推进党报党媒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广西发展精准把脉,提出了“四个下功夫”和“五个扎实”的重要要求。这是总书记在赋予广西发展“三大定位”的基础上,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准确的要求,必将成为我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到全区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中去。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党媒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五个扎实”,以“四个下功夫”为引领,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党报党媒融合发展,为促进富民兴桂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要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优势,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学习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二要紧紧围绕“五个扎实”,聚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为做好富民兴桂各项工作提供舆论支持;三要以“四个下功夫”为引领,推动深度融合,守好舆论阵地,精心办好党报党媒。

       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而言,要突出抓好几个方面:一是加速融合,创新打造全媒体中心。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推动组织机构重组、人员队伍配置和采编流程再造,构建新型融媒体传播体系。二是多元表达,创新转变党媒话语方式。要通过融合各种媒体形态,进行分众化、差异化、多元化传播,打通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作用。三是强化供给,创新生产优质内容产品。要扎实推进新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受众提供更多接地气、带露珠、有温度、高品质的思想产品、观点产品、信息产品。四是完善矩阵,建设好“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通过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全区统一开放合作的“新媒体+政务+服务”的综合平台,努力在全区形成“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公共舆论场。


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 玉丕民

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要求,既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何为“扎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又要把这项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好。“坚强”,就是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政治态度坚毅,政治追求坚韧;“有力”,就是领导发展有感召力,协调各方有凝聚力,动员群众有号召力,干事创业有战斗力。而“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是要使各级领导班子在一个地方能发挥统揽引领作用,在一个单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基层组织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必须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政治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拧紧“三观”总开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定“四个意识”,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在推进改革发展中主动作为。二是形成奋发有为、创先争优的氛围和局面。要通过解放思想、培训实践和机制创新,增强开拓创新动力,让领导干部敢于面对矛盾、善于破解难题。要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机制,细化落实各项任务到每个领导班子、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工作环节和工作岗位,戒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四平八稳、不思进取等现象,力戒“撸起袖子不干活”,焕发“有位”必“有为”的工作干劲。三是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敬畏之心。要加强作风建设,忠实履行好职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挫折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勤于思考新特点,善于发现新规律,勇于提出新思路,研究解决新问题,“沉”下身子真抓实干,积极作为。要对人民、权力和法纪怀有敬畏之心,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四是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整体能力。要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把政治素质强、能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上来。通过对班子成员的优化配置,达到领导班子结构的最佳组合,既保证班子中有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闯将,又注重搭配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稳将,形成互补格局,增强整体素质和能力。


智库联盟理事,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研究员 潘 慧

破除地理贫困陷阱

      扎实推进民生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找准剩余贫困存在的原因,破除地理贫困陷阱。针对剩余贫困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的山区、呈现出集中连片的顽固性贫困特征,必须加强实施对精准扶贫与区域扶贫协调、配套运用,实现对贫困顽症的“整体清除”“集中爆破”,提高脱贫质量、降低返贫率,最终全面解决剩余贫困问题。一是轻重相济。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扶贫和精准扶贫双管齐下,在非重点地区则重点实施精准扶贫;二是点面结合。以区域扶贫提升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等整体公共资源水平,以精准扶贫提高微观贫困户利用区域公共资源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此以面载点、以点构面,形成脱贫合力;三是内外交替。区域扶贫着重培育贫困户的长效“造血”能力;精准扶贫则既给贫困户进行外部性“输血”,也培育其内在“造血”能力,从而内外交替,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四是远近相济。区域扶贫着重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精准扶贫强调收获中短期效益。


智库联盟理事,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黄晓娟

着力培养东盟人才

       培养东盟人才对广西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意义重大。目前,中国正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广西与东盟一衣带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将广西与东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还是广西发展实际,都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东盟域情、善于东盟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东盟国家也需要一批能够参与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人才。因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东盟人才培养,为国家周边发展战略实施和“富民兴桂”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一是改革教育模式,着力培养东盟优秀人才。当前东盟人才培养中存在教育理念功利化、培养模式同质化、培养规模和质量下降化等问题,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人才需求。要想为贯彻落实“五个扎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必须着力推进东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按照广西产业结构特征,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东盟国家投资贸易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培养能服务于“一带一路”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以及“智慧口岸”建设等领域的专业型人才,把教育、人才、产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建立专业化、国际化、职业化、规范化、社会化东盟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推进教育体制接轨,加强中国-东盟培养方案和考试衔接,深化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尽快建成中国-东盟联合大学。面对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东盟一体化人才缺乏等严峻形势,广西应利用与东盟国家在教育资源上存在互补性等优势,尽快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打造培养东盟人才制高点。


智库联盟理事、自治区社科规划办主任 农华山

建创新载体 促成果转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迫切需要一个创新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强,优化率、粘合度高的载体,把科技创新五个要素整合起来发挥作用。目前,广西有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创新“孵化器”,也有散布于各地的诸如“创客空间”等十分接地气的创新小“孵化器”,但“上能推动创新业态形成、下能带动创新人才培育、内能汇总创新诉求、外能集聚创新要素”的创新载体还很少,加上现有创新载体存在“衙门习气”过重、内生动力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突出问题,亟待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创新的点火系统。

       一是建载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知识价值导向”要求,要建设一个机制更加灵活、运行更加顺畅、要素更加集中、效应更加明显的创新论坛,以最短的时间在同一个载体上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有效促进各类创新性信息充分交流、创新要素充分发酵,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有机统一。二是促转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快深入实施创新驱发展战略,应借鉴“达沃斯论坛”“浦江创新论坛”等国内外智库型、创新型论坛的有益启示,支持和鼓励基础好、条件优、机制活、动力大的单位尝试承办创新论坛,集中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创新主题,有固定承办单位、固定场所和固定举办时间的品牌化论坛,充分发挥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使其成为推进我区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的重要抓手。


智库联盟理事、广西专家顾问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 莫 蔚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大有可为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需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做好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具体来说,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根据我区的地貌气候特征和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需要以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扎实推进我区现代优势特色农业大发展,打造我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品牌,使之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二是做好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充分挖掘广西生态资源优势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打好广西原生态、地理标志产品的招牌,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农副产品大品牌、大产业,推动我区优势特色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我区现代特色农业大有可为,应在原材料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以及企业管理、科技应用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扎实推进,形成大产业、大品牌,走出一条具有广西地域优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之路。


广西大学教授 徐秦法

生态优势金不换

       绿色发展是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发展好广西的自然生态至关重要。一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曾由衷感叹“广西是个好地方”并叮嘱广西的同志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好,人人受益,生态差,人人受害。目前广西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肩挑。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良好生态是“传家宝”“命根子”和“金品牌”,是广西实现后发赶超的本钱。要让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绿色增长已被国际社会视为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平衡与包容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走出具有广西特点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广西发展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恶化也不是广西追求的依归。2015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一张靓丽名片。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优良生态,是关系广西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